奮楫爭先江淮大地氣象新

时间: 2024-01-11 03:06:18 |   作者: 乐鱼体育官网是大巴黎赞助商

详细信息

  安徽省合肥市有條雲飛路,被稱作“量子大路”。量子通讯、量子計算、量子精细測量儀器……百余米長的路上,散布著20多家量子科技企業,成為遠近聞名的“產業地標”。

  位於雲飛路上的合肥根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本年4月發布首個量子芯片設計工業軟件“根源坤元”,為未來實現量子芯片自主研發及產業化生產奠定了重要基礎。“安徽省和合肥市對科技效果轉化作业的全力支撑,讓我們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公司總經理張輝表明。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讯干線“京滬干線”,“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近年來,諸多有關量子科技的創新效果在合肥誕生。

  以“量子大路”為中心區域,2021年,合肥已擁有量子企業41家,其间量子中心業務企業15家,營業收入6.6億元,較2020年增長53%,產值規模近10億元。

  本年1月,科技部發文支撑安徽省建設合蕪蚌國家科技效果轉移轉化演示區,打造效果轉化先行區。此前,合肥已建起了“中國聲谷”等效果轉化集聚地,“創新之花”不斷結出“產業之果”。

  2021年,安徽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45.7%,比2012年增長10.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加值分別較2012年增長2.74倍、2.43倍,連續10年坚持兩位數增長。

  一大早,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種糧大戶徐淙祥直奔田裡。玉米苗間,農機络绎,均勻的霧滴噴洒葉面。“现在用上了自走式噴杆噴霧機施藥除草,機動靈活效率高,一天能噴300畝地。”徐淙祥慨叹。

  耕效果機器,種糧更省力。徐淙祥的协作社拉起一支農機專業服務隊,從旋耕機、打捆機到大型收割機、自走式噴灌機,10台(套)農機實現“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

  實驗室裡,徐淙祥的孫子徐旭東忙著對玉米植株進行取樣、記錄苗情,與農科院等單位协作開展試驗办理。大學一畢業,徐旭東就回到家鄉投身農業,成為一名新式農民。26歲的他會開迁延機、飛無人機,高精度電子秤、葉綠素測量儀等儀器操作起來得心應手。

  打開手機,輕觸幾下,土壤墒情、虫情病害一望而知。“田裡有個農作物病虫疫情田間監測站,小麥赤霉病自動監測預警系統、虫情測報燈、孢子捕捉儀等設備一應齐全。”徐旭東說,過去探索農作物生長規律,爺爺拿著扩大鏡一點一點看,现在有了新技術,自己能根據數據及時防治病虫害。

  有了科技支撐,加之全程機械化耕耘,糧食產量不斷进步,生產本钱則在下降。“試驗田上一年畝產達到1400斤左右,本年夏收沖上了1600斤。”徐淙祥說,“咱這個老把式,现在挑上了農業現代化的‘金扁擔’。”

  2021年,安徽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促進農民增收行動,選任數千名科技特派員,編制裝備需求和研发清單,組建農機裝備創新研發推廣聯盟。10年間,現代化農業機械正逐漸成為安徽農業生產的主力軍。

  山水環抱間,成排的光伏電板在陽光下閃耀﹔路途兩旁的太陽能路燈,能自行發電、儲電,並根據周邊環境調節亮度﹔民宿配備的全電化設備智能、安全……走進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不時可見低碳、零碳排放的環保元素。

  大灣村位於大別山内地,幾年前還是深度貧困村。在精准扶貧方针支撑下,大灣村通過發展茶產業和旅行產業脫貧致富,也走上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曾经乡民燒水、做飯,多靠砍柴生火。新的居民安顿點裡,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新建、改造輸電線路,配電容量大幅度的进步。乡民用上了電水壺、電飯煲,日子更便当,對環境的影響也更小。

  過去乡民用柴火炒制茶葉,现在“柴改電”后,全村每年減排二氧化碳近4萬噸。

  村裡有座“光充一體5G智能充電站”很受歡迎。大灣村黨總支榜首書記余靜告訴記者,隨著駕駛新能源汽車來村裡的游客越來越多,供電部門特意幫村裡建了新能源車充電樁,“現在不少乡民也買了新能源汽車呢。”

  2021年末,安徽省首個鄉村“電力驛站”暨全省首個“零碳鄉村”演示點在大灣村完工投用。“在實現鄉村振興的路途上,我們將積極打造‘零碳鄉村’,實現大灣村的綠色發展。”余靜說。

  大灣村的變化,是安徽推進“雙碳”作业的一個縮影。多年來,安徽通過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推廣運用,推進煤炭清潔高效使用,並布局建設了一批光伏、風力發電等項目。2021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較2011年下降33.7%﹔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3%。

  晚飯過后,沿著林蔭小道,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筆架山大街翠庭園社區黨委書記李志朋走進翠庭園小區,隻見路途平整干淨,外牆面煥然一新,花草樹木錯落有致。

  過去,翠庭園小區老、住戶多,私搭亂建較為常見。時間一長,小區環境變得臟亂差,不少住戶陸續搬走。“那會兒,居民訴求最多的便是小區環境整治問題。”李志朋說。2017年2月,蜀山區將翠庭園小區納入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項目。

  隨著改造工程推進,220處私搭亂建被撤除,綠化帶恢復,斷頭路打通,水泥路變成瀝青路。緊接著,小區有了圍牆,新增425個停車位,物業公司入駐,車輛進出實現智能化办理。改造后的翠庭園小區舊貌換新顏,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

  大街、社區還對東門的農貿市場實施了改造升級,可輻射周邊20多個小區近10萬人口。“曾经的菜市場又臟又亂,擺攤隨意,氣味難聞。”居民洪秀說,现在農貿市場干淨豁亮、攤位齊整,大伙兒買菜适意多了。

  為豐富居民日常文化日子,2019年2月,社區建起了“圖書館+書店”形式的閱讀空間,居民在家門口有了讀書學習的好去處。

  “2012年以來,我們累計投資近90億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265個,惠及136.79萬余居民。”合肥市住宅保证和房產办理局二級調研員蘇奎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市計劃完结老舊小區改造提高項目882個,触及28萬多戶、超86萬居民。

  揣著干糧,扛起鋤頭,早上7點,張建效果往山上茶園走,“茶樹周邊長了不少雜草,得抓緊除去。”

  張建成家地点的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鶴城鄉右龍村,地處新安江源頭。“過去種茶,滅虫用農藥,豐產靠化肥。茶葉品質下降不說,殘留農藥還會流進江裡。”張建成說。

  1998年,過去做砍木生意的乡民方國強,流轉茶園種起了有機茶,不打農藥、人工除草,废物分類、有機堆肥。他還幫助乡民種植茶樹,承諾隻要是有機種植,就以高出市場的價格收購鮮葉。在方國強帶動下,乡民們紛紛種上了有機茶。

  2012年,全國首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流域拉開,茶園綠色防控成為其间重要一環,從源頭減少對河流的污染。漫山茶園,隨處可見茶農揮鋤除草。試點開展以來,流域總體水質為優並穩定向好,跨省界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准。

  眼下,在新安江源頭產茶區,方國強建立了10多個植保服務站,為茶農供给技術支撑。當地茶葉鮮葉收購價格從每斤30多元进步到100多元。“種有機茶,不僅綠了山野、清了江水,還讓乡民們一同增收致富。”方國強說。

  近年來,安徽進一步加強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態補償機制不斷深化,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污染管理工程深化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获得階段性效果,新一輪巢湖綜合管理等严重生態工程加速實施。2021年,安徽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份额83.5%,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89%的人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