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 从建校初期“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到如今培养引领时代变革的领军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日前,北航招生就业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邓怡作客新华网“2021高考情报局”系列访谈,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学校2021年学校新增专业和强基计划等情况。
邓怡介绍,经过60多年的发展,北航早已不仅限于航空航天领域,而是形成了航空航天和信息技术优势学科有机融合,理工文管基础学科综合支撑,医学工学新兴学科交叉互动的学科专业布局。今年,北航新增了智能感知工程、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空间安全、智能飞行器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智能感知工程、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空间安全三个专业学制为四年,从信息大类招生,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学制为四年,从航空航天大类招生。“这四个专业都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专业,也是面向未来非常有前景的专业。”邓怡说。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是为了服务国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智能感知工程人才需求,培养在智能感知、智能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智能测量与感知、智能装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量子精密测量、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虚拟现实技术专业是为了服务国家医疗、国防、娱乐、文化等相关重要应用领域对虚拟现实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在这些领域进行虚拟现实应用系统模块设计、研发与管理的高层次应用与研究型专门人才。
互联网空间安全专业是为了服务国家“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满足网络安全的人才需求,培养具备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服务工作上的能力的互联网空间安全专业人才。以上三个专业学制四年,都是从信息大类招生。
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是为了服务国家在智能飞行器技术领域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理论基础,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人机互联等前沿技术,熟悉新一代通讯、芯片、微电子架构体系的创新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北航依据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学科布局,将大类招生专业整合为航空航天、信息、理科和文科四个大类和高等理工学院、医工交叉试验班、国际通用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等几个示范学院试验班。邓怡表示,今年学校实施“北斗七星战略”对实验班进行了转型升级,这七个实验班招生方向包括计算机拔尖人才计划、空天力学拔尖人才计划、华罗庚数学拔尖人才计划、未来空天领军人才计划,还有医工交叉、国际通用工程、中法工程师学院。
强基计划已实施近一年,北航的强基计划具体有何特征?邓怡介绍,学校为每名强基计划同学都建立了一对一的成长发展档案,始终关注和支持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依托学校整体优势和学科特色,学校推进“一制三化”强基计划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团队化)。针对强基计划学生,北航实施完全学分制的个性化培养、实行多维度团队化集体导师制、实行小班化研究型探究式教学、建立科教协同项目式能力培育、注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蕴育培养。邓怡举例,北航设立科研导师“TOP计划”,开放近100个省部级以上实验室,每个实验室中设置2-3个科研课题,这些项目通常是对高年级的同学开放的,但是强基计划的同学在大一阶段就能参加到这些科研项目之中。
邓怡认为,从发展路径上来说,学生只能选择一个学校一个专业来报考,是非常符合强基计划的招生培养定位的,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首先是要有志向,要对学校定位和专业定位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学生在本科期间应该“扎下根、静下心、钻进去”,这样一来在后续的本研衔接、本博贯通则可以开展学科交叉,未来不论具体从事哪个方向的研究,将会有无限可能。
然而在真实的生活中,基础学科可能被认为又难又苦,邓怡表示,“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石。基础学科研究基本规律,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知识,学习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学科,不是把路走窄了,而是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地基,地基打牢了,上面可以建各式各样的房子。未来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但无论做什么方向,基础学科都是科研的基石。数学、物理、力学基础牢、底子好的学生在读研时很多研究方向都是很欢迎的。”
“‘苦差事’才能学到‘真本事’。”在邓怡看来,青年人正是发展的黄金时期,不应该怕吃苦,要通过严格和规范的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打下扎实的科学功底。基础学科课程的魅力和难度是并存的,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正是靠着本科基础学科的理论功底,结合工作实践和自己的能力,做出了卓越贡献。